趣味心理调节课程介绍语,趣味心理调节课程介绍语句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趣味心理调节课程介绍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趣味心理调节课程介绍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趣味心理学书籍?
1、《乌合之众》【法】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
2、《心理学与生活》【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十分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它的作者就是美国高校纽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这本书甚至一直都是美国高校斯坦福大学的教材,也是我国教育部心理指导委员会推荐用书。这本书讲述了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
漫画趣味心理学适合多大的孩子?
适合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
《***儿童心理学》通过趣味***,再现孩子生活中常见心理难题,和孩子一起分析、寻找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帮助孩子更加直观了解自己内心;本册图书语言通俗,图画生动可爱,内容贴切日常生活,从情绪、逆商、自信、自我管理、社交五个方面解决孩子生活和学习中的小小烦恼,提升孩子的心理自助力,做一个内心阳光、积极的人
心理社团搞什么活动好呢?
这些活动属于游戏类,如果想要打动校方,需要一些辐射面广,学生反映良好的活动,比如说心理情景剧比赛、心理电影展播与分析(学生相关)等等,社团日当日还可以设立趣味心理问卷摊点等等活动。
你知道哪些有趣的心理学实验?
分享一篇关于跨期决策的研究吧,确实还挺有趣的。
研究的内容是跨期决策中的领域特异性问题(domain specificity)。何为领域特异性呢,就是说尽管面对跨期决策人们总会对LL(large but later)选项打折,但打折的强度可能与选项有关,比如对金钱、食物、性体验的打折强度就不一样,一般认为这可能与选项本身的可替代性、折现力、易腐坏性有关。
本研究呢,来自波兰的Sawicki等3位研究者很有想法,试图用数量效应(magnitude effect)来统一地解释领域特异性问题。简单地说,作者认为,领域特异性的存在是因为不同选项的价值或吸引力的主观强度不同,如果控制主观价值或吸引力强度相同了,领域特异性应该会消失。
在这里po一下最主要的结果吧。table 1中下划线和加粗的分别是主观吸引力相同的两组选项,下划线组主观吸引力较低,加粗组主观吸引力较高。
figure 4纵轴表示的是折扣强度,anova和bayesian分析的结果都支持只存在数量效应,不存在领域特异性了,即anova中领域主效应以及与数量的交互作用都不显著,bayesian中只含数量效应的模型bf最高。
一句话,这篇研究找到了两组吸引力不同的选项,选项的领域不同,结果发现数量效应能够解释被试的延迟折扣,而领域特异性未出现。如果这个研究的结果的确是稳定的话,那么,或许我们对于不同选项在进行跨期决策时,可能都是基于对它们的吸引力的判断,而选项究竟是什么或者具有什么性质没有那么重要。
米尔格伦实验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争的残酷,特别是二战中,一些士兵违背人性、残忍的***无辜的人民,可是他们却认为自己只是在执行命令,并不承认自己的残忍。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来自于权威者的命令,真的能超越人性吗?
米尔格伦据此设计了一个实验,他让实验工作人员来扮演学生的角色、志愿者被试来扮演老师的角色。实验前告诉扮演老师的志愿者,当学生答错一道题时,便按下电击按钮(实际没有真实电击),并且电压强度逐渐随着回答次数增大。起初,当扮演老师的志愿者听到学生被电击时发出的痛苦声音感到害怕,一度想放弃点击惩罚,但在旁边指导人员的劝说鼓励下,最终,接近80%的老师扮演者都按下了电力最强的那个按钮(高达300V),有的扮演者听到学生痛苦的声音毫无所动,甚至笑出了声。
这个实验很好的[_a***_]了,我们在面对权威的时候,服从可能会引发人性最黑暗的一面。
旁观者实验
心理学提出的“旁观者”效应,描述的是一种社会中责任分散的现象。
具体的实验操作是,心理学家让几个被试进入通话场景中,并且这些被试互相看不见对方,只能通过电话交流。分为了一对一和多个被试同时参与的两种对话环境。对话者中有一名实验工作人员(被试不知情),在通话过程中,这名工作人员称自己身体突然觉得不舒服,需要求助。
实验的结果是,在只有一个人对一个人的环境下,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停止实验并发起救助;反而多名被试同时参与的环境下,仅仅35%的人去发起主动救助。
这个实验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人越多,越没有人肯站出来帮助他人的社会现象。因为人多了,人们便想总会有其他人站出来,减少了自己心中的责任感。而当我们一个人面对类似事件的时后,往往更具勇气去帮助他人。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进行什么实验,都需要遵守规则。像米尔格伦实验就违反了心理学实验***道德的要求,不少志愿者老师在实验结束后,即使得知了真相,也依然消除不了内心的内疚和罪恶感。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趣味心理调节课程介绍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趣味心理调节课程介绍语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nstructoranovacons.com/post/67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