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效果评估,心理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理咨询效果评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心理咨询效果评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都说做心理咨询有效果,但从哪些方面评价心理咨询的效果呢?
首先应该明确,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心理健康的人。心理不健康的如精神病不在心理咨询范围内。
心理咨询通常要解决的是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的是工作或者生活的决策不清,或者是情感创伤,或者是成长中的问题,或者是人际关系冲突等等......这些心结有时会形成焦虑,容易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有一点是必须明确的,就是咨询对象(来访者)要对咨询师有足够的信任才可以。有的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心理测试之后咨询师在确定咨询方案。心理咨询的效果要通过咨询对象(来访者)的改变来评价,比如认知的改变,行为方式和语言方式的改变,态度的改变等等,调整使自己获得心理平衡或者是心理成长。这个改变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不要寄希望于一两次的心理咨询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亲,心理咨询一定是有效的!有效来自来访者和咨询师!一般来访者占40—50%,咨询师占50—60%!
当来访者要启动心理咨询时,他就要去思考自己的问题或困境!当他要向咨询师描述他的问题时,他会对自己的问题再加工,在这个环节中许多人对自己的问题有新的认识,我有些来访者就会有新的顿悟!
咨询效果评价有几个方面:来访者本人评价、重要他人评价、治疗师评价!
评价的内容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来访者主观体验、来访者的社会功能、来访者的人际关系,以及心理量化的指标评价!
都说做心理咨询有效果,但从哪些方面评价心理咨询的效果呢?
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教材上,针对咨询效果,有几个方面可以参考,一是来访者本人是不是感觉轻松很多,或者非常轻松,感觉自己不痛苦了,躯体症状没了,睡眠好了,饮食好了等等;二是根据周围人的评价,说来访者变了一个人,生活积极了,有说有笑了;三是心理咨询师根据来访者在咨询中的反馈来鼓励效果,来访者的思维认知有了变化,对一些事情不那么纠结了,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有问题等。
这几条中,最主要的是自我感受,自己觉得心理咨询师分析的和自己的问题吻合,通过咨询痛苦减轻或消失,内心变得强大,不在意别人的脸色、眼神、话语等。
回答:
从来访者的角度来看,就是是否达到咨询目标。每个来访者都会对咨询有自己的感觉,对咨询过程是否满意?对咨询师是否满意?需要改变的行为的频率和时长有否变化?需要缓解的情绪困扰的强度和频次是否降低了?人际关系是否改善?对环境的适应是否变好了?是否能够更好地学习、工作?
从测量学的角度来看,至少需要从三个方面去评估效果。
第一,从来访者方面,评估对咨询的主观感受。可以通过对来访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或者测量问卷来评估。最量化的方式就是在咨询前填写一次问卷,咨询结束再填写一次,中间的差异可以粗略看作是治疗改变(当然还有其他因素起作用,比如人的自我恢复功能,自我发展和成熟,环境的改变等等)。
第二,从旁观者的角度。这可以由一个客观的评估者来评估改变。评估者在咨询前对来访者做一次独立的访谈,并且在咨询结束后再做一次访谈,比较两次访谈中来访者的变化。相当于一个第三方。一般临床研究多***用此种方法。
第三,从咨询师的角度。咨询师会对来访者的变化有一个主观的感受,可以弥补单方面从来访者角度看待治疗改变的偏差
我有一个朋友是心理咨询师,她曾经给我讲过她在学习心理学过程中的一些范例。
一次,老师带领学生们来到一间[_a***_]的屋子。在他的指引下,他的学生们轻松地穿过了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
接着,老师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在昏暗的灯光下,大家才看清房间布置,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房子中间是一大水池,几条鳄鱼在向上张望。池子上方搭着一座很窄的木桥,他们刚才就是从这座桥上走过的。
老师看着大家:“现在你们还愿意再次走过这座桥吗”?大家互相看着,一时间冷场。谁也不愿意。
老师随后又打开了另外几盏灯,屋里又亮了很多。同学们揉一揉眼睛仔细看,才发现小木桥的下方装着一道安全网,只是因为灯光极暗没发现。
老师又大声问:“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现在就走过这座小桥?”
过了片刻,有3个学生犹犹豫豫地站了起来。其中一学生一上去,就异常小心挪动着双脚,速度比第一次慢了好多;另一个学生战战兢兢地踩在小木桥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颠抖着,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了;而第三个干脆弯下腰,慢慢地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
最后,老师把所有的灯都打开了,强烈的灯光一下把整个房间照得如同白昼。大家这才看清,原来池中的鳄鱼是逼真的橡胶模型,而非真正的鳄鱼,同学们的脸上重新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不用老师说,所有人都轻松地走过了小桥。
怎样的心理咨询算是好的心理咨询?
怎样的心理咨询算是好的心理咨询?
很多人对心理疾病的认识有偏差,不断的跑医院,但查不出毛病,依然每天闹痛苦难受,难道他们是真的痛苦吗?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聊天,花那么多钱聊天实在不值,所以做咨询的人并不多。
心理疾病确实痛苦,药物只能缓解焦虑,所以心病还要心医。心理疾病的根源是认知和情绪,转变不合理认知从而焦虑降低,正确认知潜意识运行起来症状消失。患心理疾病的人不懂发病机制,不知道自己哪些认知想法错了,这需要通过外力帮助,也就是心理咨询。
怎么样的咨询算是好的咨询?咨询的目的是什么?心理咨询师要做什么?来访者和家人要做什么?都应该给与明确说明。 一般来说,患者不痛苦是不做咨询的,咨询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消除症状,摆脱痛苦,优化个性,完善人格,让人能从容的面对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客观评价自己,转变看问题角度,提升自信。在短时间内解决来访者这些方面问题的咨询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心理咨询,也可称得上是高效的咨询。
要做到这些首先需要有科学高效的理论体系来支撑,还需要心理咨询师深刻理解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精通心理疾病的原理,患者痛苦的原理,熟练运用具体摆脱痛苦的一些实际操作方法,在引导教会来访者理解运用这些原理方法快速消除症状,走出心里困惑。能做到这些就可以称得上是高效的心理咨询。
有小伙伴也说:“第二次去做心理咨询,感觉心理咨询师好像忘了我前一周说的内容了,自己给她提醒自己上周说了什么,她好像也没什么反应。是不够专业吗?”
答:专业且用心的咨询算是好的心理咨询。
专业的咨询师是可以记住来访说的绝大部分内容的,尤其是来访前一次谈到的内容。
我本人会在咨询结束后用约20分钟时间做咨询笔记,回想来访谈了什么,自己什么时候反馈比较好,什么时候自己的反馈快了,没有跟上来访的节奏。
来访的谈话是连贯的,有可能是一个个场景在转换,有的时候,我当时没有时间把自己放在某个场景中去体验感受,这个工作我会留在咨询结束完成。
有的时候,来访的体验离我的生活经历比较远,我当时无法完成“替代式内省”,也会放在咨询结束完成。
这个问题很赞哦,在现今大家还在探索心理咨询究竟值不值得做,有没有作用等基础问题的时候,这个提问已经开始追究如何才能优秀了,由衷欣赏和钦佩。我站在心理咨询师的角度和角色分享一点我个人的感受(以下来咨询的个案案主简称为来访者,心理咨询师简称为咨询师):
1.来访者(个案案主)在咨询过程中感受到安全,众所周知,一段心理咨询得以持续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咨访关系,什么叫良好的咨访关系呢?我认为是安全,首先有一个安全的咨询环境,来访者可以毫无保留的表达自己,大声笑,放肆哭,不用担心被外面的人听见而失了面子;再来就是有一个让来访者感受到安全的咨询师,许多心理问题源于过度压抑,长期压抑自己的结果便是把原本美好的自己给压扭曲变形了,为什么压抑?因为不被允许,而此时坐在对面的这个咨询师允许,被允许了,你怎么样都可以,你安全了。
2.咨询师能够全然接纳来访者,而来访者感受到被咨询师看见,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被看见,什么叫全然接纳?什么叫被看见?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养过狗,无论你是贫是富、是美是丑、是善是奸,你的狗看你的眼神永远只有爱和全然的接纳,在咨询过程中专注和专心是对咨询师最基本的要求,而更高一层的要求是无论来访者对你说了什么(当然,除了触犯了法律),就算再不耻再不堪你都能接纳,没有评价,只有“是的,我知道,我看见你了”,如果不能,说明咨询师在这方面对自己仍有没办法过去的一道坎,这时就需要觉察自己,并且找自己的督导老师做做这方面的功课。
简单的说,就是咨询者感觉有效的心理咨询就是好的心理咨询。
所以心理咨询的重点不在于真实的病例,而在于心理咨询的当事人感觉“有效”。
在发达国家,恰恰是社会的中产以上的阶层最多的关顾心理咨询师。
很多时候咨询师只是给你去提供更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一般人们都是惯用几种看待问题的角度,所以往往出现了心理问题都是因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认知的角度无法解决现有的问题,进而产生了矛盾和困惑。
咨询师更多的是给你提供更多更有效的角度和方法帮助你去解决你的问题。
所以如何更积极,更正能量,更自信的生活是咨询的目标。
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说定期去看心理咨询师是一种生活状态。
所以,我一般都会给咨询者先做心理建设。
没有好和坏,只有合适和不合适。
在中国,60%的心理咨询止步于第一次。
心理咨询不是你问我答,而是一场灵魂的探险与共舞。
成人心理咨询中,精神分析师一般不正面回答来访者的提问,而是喜欢反问、等待来访者回答。
因为咨询师的分析往往掺杂着自己的投射,不能等同于来访者的精神世界。
咨询师需要通过提问,帮助来访者投射症状,浮现问题、降低潜意识里的张力。
心理咨询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
可见的原因,会前景无限。但同时受制于国家的政策。
第一是大学专业。
第二是从业资格证。
第三是开实体店或公司。
第四是顾客量和接受率。
典型的一片红海,大家都知道前途无限,但具体怎么走,却又没有太多成功例子。
和2000年的互联网行业,摸着石头过河,到达对岸的也许就那么三五家头部公司。
等市场流程完善后,更多小从业者可以“借鉴”进场。
红海时期,拼的是资本实力,毕竟试错成本很高,还有面对政策调整而进行相应的内部调整。
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前景好与不好,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行业好不好与你能不能挣到钱关联性不是很大。所谓同行不同利,就像典型的股市一样,无论牛市还是熊市,有挣钱的,也有赔钱的,关键不是看股市好与不好,而是看在股市里“捞鱼”的人技术高不好。
二、心理咨询行业前景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热爱的是这门专业还是钱?如果只是听别人说这个行业很挣钱,那就别掺和进来了,即便进来了你也不能踏下心来为别人解决心理的问题,到最后还是砸了自己的招牌。如果你热爱这个职业,就先不要管挣不挣钱的问题,把本事学到家才是根本。
三、为别人解决心理问题,首先要解决自己的心术问题。从事心理咨询行业,一个人的心术正不正很关键,没有正确的目标和人生观,还是不要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不是误导了别人,就是让自己走入歧途,得不尝失。
四、做好自己才是立足行业的前提。有人总是看宏观条件,殊不知,自身条件不硬,到哪个行业都成不了气候。无论是哪个行业,首先要有过硬的技术才能,然后要具备良好的人品道德,还要有超前的商业变现思维,这样你才能在一个行业里成为佼佼者。别看哪个行业热就往哪个行业钻,看清楚行业前先要看清楚自己。
五、纵观心理咨询行业,竞争相对来说没那么激烈,可以进入,但预期不要太高。很多人是冲着咨询师的高工资进入这个行业的,但是你要知道全国能拿着如此高薪的心理咨询师也是屈指可数的,你有信心比这些***更厉害吗?但是如果是个人爱好,只要你踏踏实实地遵守行业规则来发展自己,挣人高收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试问哪个行业你不得付出辛苦的劳动和心血呢?
行业前景好不好,首先要冷静,而不是热血沸腾;其次不要先看行业好不好,而是先看自己能不能成为好的,最后,心理要平衡,踏实肯干是所有行业能挣到钱的最基本要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理咨询效果评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理咨询效果评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nstructoranovacons.com/post/49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