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心理调节差概念,自我心理调节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自我心理调节差概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自我心理调节差概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自我意识分为三种成分,分别是自我认知,自我情感和什么?
自我意识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的作用: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
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
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
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
如何看待心理咨询师反而看不清楚自己,也解决不了自己的心理问题?
(一)关于看不清自己
想起曾看到的一个问题,在科学研究,尤其是脑科学研究中,我们是在“用大脑研究大脑”,这是否可行?
心理是脑的机能,所以从心理角度来说,也就类似于用脑看自己的脑。
照镜子时,我们没办法同时看到完整的自己,何况心理呢?
所以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到自己的,恐怕都不多。
心理咨询师,不是最能看清人的人,包括看自己,还有看别人(对,我不认为心理咨询师看人就一定比别人看得透彻),只是应该算是最关注人的心理的人。
(二)关于解决问题
不是每个问题都必须被解决。
想起一个关于心理咨询的漫画,内容是:一个成年男性每天愁眉苦脸,因为他有尿床的问题,便找朋友倾诉了自己的烦恼。过段时间后,朋友发现他状态变好了,问怎么回事?他说自己去找心理咨询师了。朋友问,那你现在不尿床了?他说,不是,我现在接受自己的尿床了。
如何看待心理咨询师看不清楚自己,也解决不了自己的心理问题?
回答您的这个问题需要先做个澄清:通常我们会***设只要是成长中的正常人都会有心理问题。您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可是当我们换一种***设,您就会发现,你所提出的问题是不客观的。
***设正常的人都不会有心理问题,您的问题就不成立了。因为心理问题只存在于主观世界中,每个人的主观世界都只能由自己控制。这样的话,您说的为什么心理咨询师看不清楚自己,解决不了自己的心理问题。就只能是您的主观推断了。
那么您把主观推导当成客观事实,说明了两个问题:
1.主客观在某些情境中分不清,这样会给您带来很多的不舒服。
2.存在不合理信念。因为有不合理的信念存在导致了在某些情境中主客观不分。
综上所述,心理咨询师能不能看清楚自己,有没有心理问题,他自己是最清楚的。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主观世界来对标他人的主观世界。
事实是,心理咨询需要一个相对长的咨询时段,根据程度不同而时长不同。
咨询师起到的作用是协助和引领来访者拨***雾,也就是问题的表象,逐渐深入背后
关在在于来访者的领悟和自省,最终得到成长,和问题都解决办法
1.咨询过程中有困惑可以跟咨询师提出
2.建议找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有从业经验的
希望可以帮到您
心理咨询师不是神,也是人,是人都有七情六欲,只能说比别人多了些解决心理问题的办法。
做为心理工作者,必须消除自身过去的负面能量百分之六十以上,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别人,并且每天要做消除负能量的功课,补充正向能量。
我们每天经历中也会沾染一些负面能量,不断地消耗能量,所以需要觉察、学习、成长。
如做求助者中,触到内心的伤痛,就需要去求助者一起共同学习与成长。
越清理自身的创伤与负面能量,越不被外界所触动。
十几年前做心理咨询师,在疗愈求助者的时候,也在不断地疗愈自己,但是感觉太漫长了,所以通过进修学习转化为国际高级催眠治疗师,时间线执行师,NLP心理治疗师,这些[_a***_]比国内技术先进约80至100年,负面事件与情绪十分钟就能消除,是求助者的福音。
愿我们都能摆脱心魔,更好地活在当下!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可以分三个方面进行:
1.心理咨询师在自我认知、调适心理功能方面的经验和方法与非专业人士相比,有无不同?
2.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知识是否足以帮助他们百分之百地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3.心理咨询师作为来访者去接受其他咨询师的专业帮助,其目的与一般来访者的咨询目的有无不同?
首先,就第一个问题分享我的看法。无论是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还是咨询实践经验,对于个体来说,这些都是可以成为自助疗愈的***的。所以,当咨询师遇到一些境遇性的心理问题时(即针对某些具体情境产生的心理问题,不同于因人格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前者如工作改变而引起焦虑,后者如对任何事都容易焦虑),其实是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自我调适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对心理学知识进行科普的原因——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来自助。
其次,不管是对心理咨询师还是其他人来说,有一些心理症状的确更适合寻求他人的专业帮助而非自助。比如急性或重大创伤、人格层面的非适应性模式等。另一方面,心理咨询之所以起效,并不是仅仅依靠咨询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依靠良好的咨访关系让来访者体验到新的经验,依靠咨询师的镜映功能让来访者看到被隐藏和忽视的自己。这些都是自我调适无法实现的。
最后,心理咨询师去做个人体验(即作为来访者接受咨询服务),其目的不单是为了解决心理问题,也是为了惠及自己的咨询工作。因为心理咨询对执业者的心理功能的要求要高于普通人正常生活的心理功能标准,也就是说,有些未修通的心理对普通人正常生活是没有太大影响的,可以不去特别关注和处理,但咨询师如果不能保持对自己心理问题的高度觉察,可能会对更好地理解和帮助来访者有一些影响。所以,心理咨询师如果有个人议题存在,即使不影响正常生活,可能也需要在个人体验中去处理。这时咨询的目的,就不完全是解决这些议题了——人无完人,咨询师也不必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咨询师——可能只是通过和自己的体验师充分讨论来更好地觉察自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自我心理调节差概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自我心理调节差概念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nstructoranovacons.com/post/45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