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 反移情,心理咨询反移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理咨询 反移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心理咨询 反移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心理咨询师如何处理移情?
对于移情的处理,我个人认为,首先应该在发现这一情况后明确告知给对方。其次,在告知对方这一情况后,可以探究咨询方为什么会出现移情作用。然后定向解决问题。
此外通常情况下,来咨询的人们出现移情心理是因为,咨询师作为倾听者会对他们的遭遇表示理解。那么,这对于许多存在问题的咨询对象就是一种自我认同感和安全感的获得方式。而在他们没有其他获取自我认同感和安全感的方式之前,就会产生对心理咨询师的依赖心理。类似于,所谓的洪水中的浮木。
对此,我的个人建议是推荐咨询对象参与具有同质性的小组的小组活动。这样咨询对象的倾诉范围就不再仅局限于咨询师,对咨询师的依赖心理和移情作用会得到减弱。
如何理解心理咨询督导中:好像什么都是来访者或者潜意识引起的?
这都是伪命题。
第一。咨询师安身立命的基础,就是遵守***规范,有动心处不是问题,规范言行才是专业标准。
第二,督导的价值在于指导理论的操作,在理论指导下的充分实践,才是智慧。
第三,没有“阻抗”,所谓“阻抗”仅仅是提示咨询师需要调整工作的方法。
第四,弗洛伊德伪造病历,终生圆谎,创造了“精神分析”,其的主体是弗洛德臆造,“移情”、“反移情”、“潜意识”等都是毫无价值的概念,误人误己。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接受督导是必不可少的。而督导一般分为个人督导和团体督导。
我自己所经历的督导中,团体督导由于除了督导师和被督导的咨询师外,还有旁听的其他咨询师,有时小规模的团体督导,旁听的咨询师大概10人,而稍大一些的旁听的咨询师有二三十人,同时最近业内还有超大的学习型团体督导,一次参与的人数过百。因此此类团体督导中,由于督导师也需要遵守督导***,所以督导多以来访者的一些信息或问题作为切入点,督导师结合实际案例会更偏重理论结合实操的讲授。
而一对一的督导,则更多的会关注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在咨访关系中的表现,督导师一般在呈现ta所看到的来访者身上的信息时,也会对咨询师的移情、反移情或是做的可改善的点进行督导。因为整个督导过程中只有督导师和被督导的咨询师,因此督导师会更能与咨询师探讨咨询师本身存在的问题。
当然不同流派的督导师所督导的内容也会有区别。需要具体情况具体看待。
咨询师的反应若由来访者引发叫做反移情;由自己的潜意识引发为移情。这些在咨询中都很常见,甚至是无法避免或者可以说成是:正常且可预期。
反移情要及时处理,否则一方面因为不再能客观参与容易破坏治疗关系,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咨询师只有够了解自己的反应模式,才能尽早觉察到自己出现了反移情,及时调整。
移情也需要自我觉察,必要时寻找自己的咨询师去解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理咨询 反移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理咨询 反移情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nstructoranovacons.com/post/43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