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心理小提示,调节心理的话语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调节心理小提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调节心理小提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感觉自己身边的朋友、同事和亲戚充满了虚情***意,应该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
题主对于问题的解决思路是正确的,感觉周边都不顺眼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改变自己。而不是去怨天尤人,埋怨不受自己控制的外在。
人的情绪产生是由事实~想法~感受这个链路传导而来的。首先发生一个客观事实,这个事实就是客观发生的不受任何控制的。比如,下雨,火山喷发,地震等等。接下来不同的人对这个事实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这就是想法。由于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就导致了每个人的想法各不相同。比如,对于下雨这个客观事实,有的人觉得这是一个很倒霉的事情,怎么我一出门就下雨?刚才还好好的。而还有些人,觉得下雨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外面烟雨蒙蒙很有感觉,雨中漫步很有意思。这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感受和情绪。积极的想法,就会产生好的感受,情绪自然就很积极;消极的想法,情绪自然就很差。这就是著名的情绪管理ABC法则~A事实,B想法,C感受。ABC是一个逐层递进的链条,一环扣一环的产生最终的情绪反应。其中,B想法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我们改变想法就能决定最终的感受。
题主的问题,其实只要改变你对周边人的想法就能改变自己的感受。首先你先想想周边的人都做了些什么?是哪些事情让你看不惯,感觉到虚伪?其次,想想这些事情真的是你想的那样吗?你为什么要这样去想呢?比如,同事热心的提醒你工作中的错误,之前你觉得对方是恶意的,借着提醒你实际是在嘲笑你。可是你想想真的是这样吗?对方只是出于善意看到了问题,提醒你而已,让你变得更好,工作更顺心而已。所以找到让你觉得不舒服的事情,改变你的想法就好了。
过度洁癖怎么办,洁癖到影响社交和心理健康了,时常因为别人碰到我而恼怒……实在痛苦?
正确认识洁癖
洁癖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要求过于苛刻的一种表现,现在也引申为对某方面的要求过于苛刻。总的来说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有人会问难道我讲卫生还有错吗?讲卫生没有错,错就错在没有认识到现实中的生活工作环境,远远不可能达到洁癖人群对于“卫生整洁”的要求。不管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闺秀贵妇人,还是靠脑力劳动的高级白领,这样不差钱的硬件条件极好的人群也不行。
希望走到哪里都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与他人没有身体上的接触等等,这种目前根本就不可能靠一己之力改变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就是造成洁癖人群痛苦所在的根本原因。
来看洁癖人群的几个日常场景:
场景一:
工作上的客户来了要握手打招呼,不握吧会让对方以为自己不欢迎、不尊重他,握手吧自己又嫌弃不干净心里纠结闹腾,要是直接明说“对不起,我有点洁癖,实在对不起。”对方心想那你意思不就是说我不卫生吗,分分钟得罪客户。
场景二:
洗手时,洗一遍两遍那是肯定不行的,三遍、四遍、五遍是常态,如果时间允许洗个七八遍心里会舒服很多。洗的时候心里可能还会默数一二三四,有一点强迫症的表现。还有洗澡,搓的狠了遍数多了,还能掉一层皮。
场景三:
准备好好搞一下个人卫生的时候,突然一件紧急的事情需要自己现在、立刻、马上去处理,人是迫不得已的去了,但是一边干工作一边心神不宁的心里总想着要搞卫生。最后工作没干好,卫生也没搞好。
以上场景只是冰山一角,强迫症带来的问题实在太多,个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在一些毫无意义、没必要重复的清洁卫生上。所以,应该下定决心改掉这个习惯。怎么解决呢?
你好,过度洁癖是强迫行为。
我接触过几例,说说其中的一例吧。
来访者自述:家里最多的是洗洁用品 和抹布。工作之余就是洗涤擦抹,每天精疲力尽。家里来客做过的沙发,恨不能客人未出门口就换下来洗。更不用说摸过的物品了,得随时随地的擦。
外面的椅子亲眼所见别人擦过,自己也要擦两遍。
到最后几乎没有人和她来往。
她渴望友情也很累,就是控制不住。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虽然还是爱干净,基本能在别人的接受范围内。
方法就是,先清理积压的负面情绪,疗愈创伤,再转移注意力到其他方面。
祝你早日告白痛苦,快乐生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调节心理小提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调节心理小提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nstructoranovacons.com/post/40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