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自己调节心理焦虑,怎样自己调节心理焦虑情绪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怎样自己调节心理焦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怎样自己调节心理焦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焦虑的自我疏导方式包括什么?
1、学会放松:做一些令人放松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慢跑、游泳等,让大脑得到放松,也让自己从焦虑、紧张的状态中放松下来,从而缓解焦虑的症状;
2、转移注意力:患有焦虑症的人群经常会出现胡思乱想、紧张的表现,建议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感兴趣且简单的地方,如喜欢下象棋,那就可以找一些简单的象棋关卡,将它们打通关。如果喜欢读书,可以前往图书馆看一段时间的书,让自己的注意从引起焦虑、紧张的事转移至可以让自己快乐放松的事上,从而缓解焦虑的症状;
3、学会倾诉:可以找自己信赖的同学、朋友、家人甚至是心理医生等,倾诉自己所受到的痛苦,诉说自己的烦恼和不甘,释放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精神状态得到缓解,从而达到缓解焦虑的症状;
4、增加自信:增加自信可以更好地缓解焦虑、紧张的症状,可以做一些自己擅长的事情并完成,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感,让自己处于自信的状态,从而缓解因焦虑症产生的紧张、恐慌症状。
1、幻想。这是纾解紧张与焦虑的好方法。幻想自己躺在阳光普照的沙滩上,凉爽的海风徐徐吹拂。试试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肯定自己。当焦虑袭来时,可以反复地告诉自己,"没有问题""我可以对付"这样可使你渐渐消除呼吸加快及手冒冷汗的本能反应,使你的智能反应逐渐表现出来。结果,你果真平静下来了。
我的焦虑应该如何自解?
当焦虑害怕了,就通过做事、与人说话、***、运动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是许多人常用的自我调节方式,之所以如此多的人乐此不疲,是因为转移注意力曾经有效果。那怕曾经只有过一次效果,后来效果都不明显,许多人仍然坚持转移注意力。
情绪一定会随着注意的对象而不断发生变化,例如胸闷,你总带着排斥的心态注意胸闷这个对象,必然一直焦躁着。如果你去与人说话,随着注意力指向了“说话内容”这个对象,焦躁情绪必然淡去,除非聊天的内容也是让人焦躁的。
有时候现实中没人可说,有的人到群里与焦友们说话,由于焦友们大多也正困扰者,因此难免缺少正确的见解,使得容易遇上负面的说话内容,随之,我们的情绪也变成负面。
总之,情绪随着注意对象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这是转移注意力有效果的原因。
但为什么许多朋友的焦虑害怕又反复出现呢?或者转移注意力也压不住呢?
因为有如下原因:
①现实的困难还持续存在;②控制着情绪的错误认识尚未被发现与纠正;③来自无意识的冲突在控制着;④“我有价值”的自我认同感尚未稳固建立;⑤有创伤性记忆;⑥焦虑容受力等自我力量不足;⑦社交技能、观察性自我、记忆力、整合能力等自我功能弱;
当上述七大原因中的一个或几个,在程度上太强烈太大,就会转移注意力也无效。需要进一步围绕你的实际情况,具体探讨应对方案。
人的焦虑一定是有原因的,疾病、经济收入的压力、设定目标后如何实现目标的压力、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矛盾、各种矛盾等都是造成一个人焦虑的原因。
解决一个人焦虑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的自我调理,比如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有两个痛苦,一个是症状造成的,一个是结果造成的,比如头疼就是症状造成的痛苦,而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就是结果造成的痛苦。
疾病形成是由于长时间不合理饮食结构和不良行为造成的,解决疾病问题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改变饮食结构和不良行为,一个就是找到方法然后耐心去实施,任何疾病都可以恢复健康。
其实,人的焦虑来自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匮乏,用对方法很重要,剩下的就是耐心实施,直到问题的解决。反之,焦虑就会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先来看看焦虑症的成因:
1.生物学因素:体内的快乐激素如多巴胺,内啡肽,五羟色胺等水平明显降低,调节情绪的功能失常所致。
2.社会环境因素: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较为严苛,对人格成长造成负面冲击较多,以致于变得不容易[_a***_]环境,对负面***抵抗力弱,容易形成心理阴影。
3.人格及心理因素:罹患此类神经症的患者大多有内向,胆小,害羞,敏感,谨慎,追求完美等特点。
解除办法:轻度患者多参加社交活动,进行体育锻炼,正常工作,中度以上关系需在医生辅导下服药,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焦虑的根源是我们内心情绪的处理不当,导致我们逐步产生了焦虑的情绪。要解除焦虑,核心也是要在情绪处理上下功夫。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调整。
放松整个身体就是要让我们从头到脚都要放松下来。放松怎么做呢?可以先从紧绷,再释放力量放松。比如我们要先放松肩膀,可以在肩膀上用力,感觉绷得紧紧的,然后把这股力量去掉,直到没有一丝力量的感觉,我们就把肩膀给放松了。
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于想象力的引导来放松。比如我们的头皮,除了要用力、释放力量来放松外,还可以想象头皮像一块海绵一样、软软的、绵绵的感觉,只要我们去想象就可以做到。
整个身体都可以借助于这两个方法来放松身体,我们要尤其重视胸膛这个部位,一定要多尝试放松几次,也可以做两三次深呼吸试着放松。
觉察情绪感受,要先弄明白情绪在哪里发生。《黄帝内经》“膻中者,喜乐出焉”,喜乐就是我们的情绪,由膻中穴发出。这就鲜明地告诉我们情绪就是在膻中穴发生。膻中穴在我们的胸膛中央凹下去的部位,这正是我前面提到胸膛要多放松几次的目的所在。这里放松了,我们才能觉察到膻中穴发出情绪的感受,放松胸膛的目的也正是去感受这个位置的情绪变化。
膻中穴是中医的名词,在我们老百姓口中就是心,比如心窝、心口、心头、心门等都指这个位置,心的窝、心的口、心的头、心的门,都是指这个位置,我们平常提起这几个名词很自觉地就会往胸口处去摸。这也告诉我们心在这里。心情这个词语,其实就是情绪,也在提醒我们心与情绪的关系。
觉察内心情绪是我们排除焦虑的第二步的核心内容。找到情绪发生的位置就是心,接下来就是觉察内心情绪的发生。具体方法就是一个字:观。观的意思就是看,对外在事物看用的是眼睛,对心这个位置看,就是用我们的感觉,向这个位置的发生情况去感觉就行了。
《道德经》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观无欲就是感觉没有情绪的时候,是什么感受,类似于《中庸》“喜乐之未发谓之中”,这个妙的感觉,就是这个中的感觉,没有情绪的感觉是什么。观有欲就是感觉到情绪来临时,具体的感觉是什么情况的,它的大概样貌,本来的感受是什么。不是心中生起一个感觉,就开始在思维中判断它是喜欢,它是焦虑,不做任何的判断,就是去感受它,体会它。感觉这种感觉本来的感觉,就是类似于一个物品的物理性质,冷暖、温凉、软硬、大小、快慢、轻重、柔刚、宽窄……这就是观欲的徼,也是《中庸》“发而皆中节”的感觉,“和”的感觉,与情绪和平共处。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体会的就是情绪本来的面貌,“本来无一物”的感觉。做到这一步,就是与焦虑等情绪和平共处,根本不会怕什么焦虑的情绪。我们只需要在觉察到情绪的样貌后,说出对人、对己都好的话,做出对人、对己都好的事。
学会觉察情绪的方法后,我们要多做一些活动,无论是体育运动,还是家务劳动,都去做一做。通过运动活动身体,也通过各种运动来训练我们在运动中体会情绪的能力。牢牢抓住觉察情绪感受的方法,不断地训练我们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去运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样自己调节心理焦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怎样自己调节心理焦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nstructoranovacons.com/post/35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