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 来访者,心理咨询来访者登记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理咨询 来访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心理咨询 来访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哪些心理咨询来访者的遭遇,没有当过来访者的人不会相信?
非常多,可以说现在心理疾病已经遍布在各个年龄段。尽管心理医生越来越多,以抑郁症为例的各种心理疾病越来越能被大众接受。但偏见是何时何地都有的。心理波动小的人真的不知道抑郁有多可怕,他们所突入其来铺天盖地的难过没经历过的谁不是笑出声。
讲真我接触过的抑郁患者明明都是很宝藏的人,自卑可以是他们的缺点但自卑永远温柔,他们在公交车上准备下车时都要在心里把场景排练好几遍有人敢信?
抑郁患者和普通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跟你讲什么你都有可能觉得跟开玩笑一样,可以说他们的一切普通人都不会去想象也就从根本上难以置信
心理病患者不愿意说话时,心理医生怎么办?
心理病患者不愿意说话,心理医生首先会判断不说话的原因是什么?
比如,对于有些正在受症状困扰的患者,和谁都没有讲话的动力,但此时,他可能需要的是支持和陪伴,这个时候,心理医生不一定要着急让患者开口说话,反而是提供一个温暖的,支持的环境,或者说共情TA的这种心境状态,让TA感觉到有人理解TA,支持TA,愿意陪伴,也愿意等待。
还有一些时候,心理病患者不讲话可能是必要的沉默,可能此时TA需要安静下来,沉下来,需要有时间去体会,思考,此刻,心理医生需要判断准确,不要害怕这种沉默,而应该给沉默留一个空间,才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也有些时候,沉默可能是患者的一种阻抗,TA用沉默表达不满,或者说她遇到了一些自己的心理情结,难以突破,以至于讲不出来。这个时候,对于心理医生来讲,沉默是很好地素材,心理医生反而可以根据患者的沉默,推测阻碍TA的究竟是什么?这对患者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治疗时机。
所以说,沉默不一定是坏事,但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医生可以准确地共情到患者,在两个人的互动中,能够深刻体察到对方,才可能判断准确,并且做出最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回应。
如果是表达性艺术治疗,一般来说抗拒有两种,一种可能是他还没有准备好要接受这个媒材,请不要勉强他,要尊重他,可以问问为什么不想玩。第二种他不是抗拒,是不感兴趣。那可以改变方式,应用画画或者粘土等,顺势而为。我个人经验会用一个策略,我会跟他说,你可以帮老师一个忙好呢,上面有很多的玩具,小物件,可以请你帮老师挑选一些摆到这边。我们的小孩都喜欢帮老师,所以你只要说你可以帮老师一个忙。老师想请你帮我把上面那玩具个拿一些下来放沙盘上去。通过帮忙的过程,这个孩子有机会来做做看。
(参考来源:漫语公开课-谢政廷《运用表达性艺术了解孩子的心》)
不愿意说话应该在有心理疾病人里边算是正常吧,是有自闭行为的一类,对病人来说心理医生也是陌生人,甚至是和那些抵触的人(家人)串通好的。可能对谁都不想说话,可能对心理医生尤其不想说话。
这类人在青少年和老年人中比较多,类似于"执拗"、"犟"。一般在极度缺乏理解甚至是误解,长时间孤独,无助后才放弃通过语言沟通来解决问题。“反正说也是白说,你们认为我是这样的人,我就做这样的人,谁都别管我了”。
心理医生就要充分了解情况,以一个可能被理解的、病人真实需要的言语或行为走入病人心里,或者是同病相怜的身份倾听病人的内心世界,才能协调各方角色关系解决问题。
回答;不愿意说话很正常,这个应该对症下药摸脉。
首先,这个患者是患了什么样的心理疾病需要了解,这个患者经历了什么样的遭遇事件,受到过什么样的***,是不是在那个环境下产生的。
此时心理患者最信任的人是谁,最有安全感的人与地方是哪里,脱离令人伤感的环境,换一个心理患者觉得安静,有安全感的地方,减轻对方精神与心理压力。
心理疏导需要把握一个时机,可以旁侧敲击,用轻松,诙谐,幽默的[_a***_]去对话聊天,借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让心理患者感同身受,让心理患者感受到自己和其它人没有什么两样,放松自己的心态。
个体心理咨询工作的原则?
一、助人自助原则:
心理咨询是帮助来访者自己解决问题,而非代替来访者解决问题。
二、保密原则:
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的谈话保密。其中包括来访者到中心接受帮助的事实也保密。但出现某些特殊情况时,需要向有关部门报告来访者的情况。
三、时间限定原则:
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心理咨询时间一费规定为每次50分钟(初次咨询时可适当延长),每周时间频率固定,除有特殊情况,否则不能随意延长或间隔咨询时间。
四、尊重来访者的原则:
来访者寻求咨询完全出于自愿,无论是在咨询关系确立的时候,还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或是在咨访关系的终止时,是否接受或继续心理咨询完全尊重来访者个人的选择,“心理咨询师”不能进行主观强制。但对于一些特殊来访者如迫于父母或亲戚等的要求而来访的也要接待
五、感情限定原则:
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始终保持客观身份,要尊重来访者,不把个人的认识、判断强加给来访者,也不为来访者做决定。在心理咨询期间,原则上禁止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室以外的任何私人交往,心理咨询师不能在心理咨询中寻求个人情感和实际利益(接受来访者的请客、吃饭、送礼等)的满足和实现。
心理咨询师如何处理来访者的移情?
对于移情的处理,我个人认为,首先应该在发现这一情况后明确告知给对方。其次,在告知对方这一情况后,可以探究咨询方为什么会出现移情作用。然后定向解决问题。
此外通常情况下,来咨询的人们出现移情心理是因为,咨询师作为倾听者会对他们的遭遇表示理解。那么,这对于许多存在问题的咨询对象就是一种自我认同感和安全感的获得方式。而在他们没有其他获取自我认同感和安全感的方式之前,就会产生对心理咨询师的依赖心理。类似于,所谓的洪水中的浮木。
对此,我的个人建议是推荐咨询对象参与具有同质性的小组的小组活动。这样咨询对象的倾诉范围就不再仅局限于咨询师,对咨询师的依赖心理和移情作用会得到减弱。
来访者的相貌会影响心理咨询吗?
你好,我是形神合一,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作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是不会被来访者的一些缺陷影响的,更不会因为这些原因对来访者产生偏见,影响咨询效果。
不光不能对来访者产生歧视,而且还要让来访者感到我们对他的关心关爱,他们才会将内心深处的秘密想你敞开,便于我们后续的工作开展。
来访者的相貌肯定会是心理咨询的参考因素哈,比如看仪表是否保持基本的整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来访者的心理状况是否影响到了他的社会功能。再比如来访者的相貌和年龄是否相符呢,他看上去状态如何,是否存在咨询阻抗等等,都心理咨询师掌握的信息。
但是请放心,在专业的咨询师面前,无论男女老幼,无论来访者自认为好看或不好看,都是心理咨询师的宠儿,会得到咨询师全然的接纳,用心的共情,安全的陪伴和真正的成长哈!
来访者的相貌不会影响心理咨询,但相由心生可以分析出来访者的一些性格和行为特征。
一个合格的内心足够包容的心理工作者,是不可能去以貌取人。但来访者的行为举止和态度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记得去年11月,我接待了一名求助者,男,33岁,作过脑部手术半年,头部和嘴因病有点歪斜,但半年来,他一直焦虑,自卑,恐惧死亡,甚至厌恶自己,谁劝都不听,还在网上到处去求答案:“还能活多久?”家里人被搞得不甚其烦,只好求他来作心理治疗,他也来了,是求答案来的。进来重复的就一句话:“你告诉我,到底我能活三年还是五年?其他的我我𣎴听!”说这句话他是绝望十咆哮说的,我平静地告诉他,三年或五年由他自己决定,心情平复,好好配合治疗(药物十心理),让心宁静。现在的关键是静养。情绪控制好了,血脉也更通畅,恢复得就快。可是这个年轻人不听,他固执地只求答案而不接受任何治疗,不给心理医生一点空间和时间。如此,我告诉他家人,强制***物治疗情绪稍微稳定并且本人有意愿走出手术后阴影,再来进行心理治疗和疏导。这是我职业生涯来第一次无法进行下去的个案。
在我的眼里只有帮助求助者修复一颗颗❤️,而从没有去在意过相貌,是心在呼唤我们,所以我们才勇往直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理咨询 来访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理咨询 来访者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nstructoranovacons.com/post/3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