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学心理调节,佛教调节心理的方法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佛教学心理调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佛教学心理调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改变佛系性格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出现都是相对的。一个事物产生肯定有它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作用。
我个人是不怎么看好佛系的这种生活态度的,因为佛系看淡一切,追求内心,说白了就是害怕压力,不敢面对现实,所以选择逃避,在自我的精神乐园里寻求安慰。
2:给自己确定目标,比如30岁到40岁之间一定要给自己买一套房子。25岁到30岁给自己买一辆喜欢的车,在多少岁的时候结婚。
3:充满活力,充满斗志,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的目标。
首先佛系性格就是对什么事情都是顺其自然,不刻意去改变或强求。这种性格有好也有坏,想要去改变的话就得从自己的心态上去调整,倘若遇到自己比较在乎的人或事这个时候就应该勇敢去争取,试着突破自己的局限。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佛系性格也是一种没有自信的表现。所以改变的重点还是在自己身上。
每天心里默念南无阿弥陀佛,起作用吗?念多少遍会有感应?
之前总是做恶梦,几乎都是天天晚上睡觉一梦就是恶梦,中间有个朋友叫我念南无阿弥陀佛,说念一段时间就会慢慢变好的,我自己也是怀着试试的心态,结果念了一段时间真的恶梦少了,既便有做恶梦也不害怕了,慢慢的心里有空就会念南无阿弥陀佛,听听佛歌心里真的感觉放松了许多,难道自己真的感应到了佛神了,真心的感谢感恩于佛……
打坐时该怎么观想?
在打坐中要做到三结合:念佛、观想、数息。
你从一数到一百,心静下来之后你就做光明想,想佛。光明照到自己,照到自己的六亲眷属、大地众生,乃至三途:地狱、饿鬼、畜牲,光明遍照。光明遍照就是毗卢遮那佛的境界了,这个境界大得很,也就是《华严经》讲的境界,在这中间,你不要着相,顺其自然,一直念下去,观想下去,久而久之心静下来了,心静就定,有定就有慧,有慧慢慢就悟了。但是不要求急,像弹琴一样,弹得过于急了就容易断,慢了就听不出声调,要缓缓的,平平和和的。
你要是这样用功啊,对身体很好,心里也越来越安静,功夫慢慢就加深,这是个很简单的办法。
念佛结合观想,做慈悲观、光明观,两个结合起来,力量很强大。内心念佛,观想佛像,而且不要自私,不要只是我个人要求生西方,那就要不得,要想到你的六亲眷属,想到你的朋友师长,想到一切众生,甚至想到三恶道的众生,心胸广大,这就是菩提心嘛,也叫广大心,有这个广大心,这个功德就大得很。《金刚经》讲:不着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不执相而修广大心,这个福德就不可思量。
如是观想时,心里散乱,或者疲倦了,可下座休息一下或者进行礼拜。动与静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动中就有静,哪怕你在众人中、闹市中,都能保持静态。动中有静,这就是禅定功夫,任何外境都动不了,也就有了定力。
经常在心中默念阿弥陀佛对自己有好处吗?
有,念一声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罪业
不过,念”佛号“不是”念佛“的最终目标
,
-------------------
妙印法师:执持名号---是“住有想”法门之一。
想阿弥陀佛,比想其他俗事要殊胜。
但是,无论多么殊胜,毕竟是“有想于心”,故不能得空解脱,不能得无相解脱(心里有佛像),不能得无愿解脱(心里老有个愿)。
当然,对于一辈子都不想直接入小乘空无相无愿法门的人,或不能直接悟入空性的人,心里想着阿弥陀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佛教学心理调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佛教学心理调节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nstructoranovacons.com/post/26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