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过程对话,心理咨询过程对话记录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理咨询过程对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心理咨询过程对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没有陌生人诉说心事的渠道?
有陌生人诉说心事的渠道是存在的。
1. 网络平台:现在有很多匿名社交网络和论坛,可以让陌生人通过发帖、留言等方式,倾诉自己的心事。
2. 心理咨询热线:许多地区都设有心理咨询热线,提供给需要倾诉的人一个机会和渠道,可以与陌生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对话。
3. 心理咨询机构: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提供面对面的咨询服务,专业心理咨询师会提供支持和倾听。
需要注意的是,建议在选择陌生人诉说心事的渠道时要谨慎选择,确保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并尽可能选择受专业机构认可和信任的渠道。
两个人自我对话什么意思?
两个人自我对话,通常是指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或者做决定时,会在心中模拟出另一个人的角色,与自己进行对话。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情绪和决策。
例如,当你面临一个困难的决定时,你可能会在心中模拟出一个更理智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进行对话,帮助你做出最好的选择。
这种方式也常常被用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帮助人们解决内心的冲突和困扰。
带初中孩子去心理咨询,该怎么跟他解释“心理咨询”?
据我了解在很多孩子们的心里,去看心理咨询师就说明自己心理有问题了,所以比较抵触。
那我认为,和孩子说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点:一、表情要轻松自然,不要很严肃。
二、告诉你的孩子,你想让他和你一起去朋友那串门,去请教请教初中阶段父母如何做,怎么能帮到自己孩子。
三、告诉孩子让他去的目的,他最了解初中生的想法,是帮助你补充没想到的问题,并听听朋友说的在理不在理。
孙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会员,服务于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初中的孩子,处在青春期,已经开始希望自己像成人一样了,又因为孩子的身高增长迅速,生理发育成熟和心理成熟度相对幼稚的不平衡的特点,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容易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父母一旦无法认识和把握孩子的成长发育特点,顺应孩子的变化调整教养方式,就很容易与孩子爆发战争。
由于父母仍然是家中的权威人物,在孩子反叛无力的时候,孩子常常会***取一些极端的方式与父母对抗,例如:沉迷游戏,不去上学,离家出走或者抑郁自杀等等。这个时期孩子与父母都非常地痛苦,也是孩子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的高峰期。那么,如何跟初中的孩子解释心理咨询是什么呢?我们完全可以把他们当作成人平等地与他们对话,告诉他们:
首先可以让孩子知道,他和咨询师之间的对话是保密的,除非经过他的同意,或者对话涉及到危害生命的内容,否则咨询师就会为他保守秘密。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愿意让父母和老师知道,因此让孩子知道这个保密的规定能够让孩子的对抗情绪放松。
让孩子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这个时期的孩子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只是有的人强烈有的人不强烈,而且成人同样会有这样的矛盾和冲突。先让孩子明白自己是正常人,不是异类,他跟他的同学是一样的,这点很重要。青春期的孩子非常看重同伴关系和同伴认同感,因此正常化的解释能首先让他放下对自己的[_a***_]。
谢谢邀请!
问这个问题,家长一定很着急。初中阶段,正好处于一个孩子心理与生理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最容易爆发问题的一个阶段。因此,客观上来说,孩子心理上有一些较大的波动,完全是正常的,这是这个年纪就有的举动。
家长的心态,决定了接下来解决问题的角度与效果。如果家长过度紧张与担忧,必然会举措失当,事与愿违。家长如果能够以客观的心态看待这件事,效果就很好。接下来谈我的想法。
既然,孩子出现的一些心理波动属于正常现象,那么我们就要正常处理。
首先,家长朋友完全没有必要向孩子解释要去见心理医生。不要到类似诊所等机构,您的孩子很聪明,一下就能明白您在做什么。
个人建议,和初中年龄的孩子解释去接受心理咨询,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把心理咨询正常化!
作为父母,我们自己必须先能够对心理咨询有一个正常的认知,要能够意识到,心理咨询是每一个人在面对心理困扰时,非常正常的一种求助途径。接受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你得了精神疾病,也不意味着你十分懦弱,相反,就像是你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会去寻求老师或者同学的帮助;身体上遇到了不适会去寻求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心理咨询其实就是由专业人士为你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陪你一起去梳理内心的困扰,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过,心理咨询师既不像老师,也不像医生,更像是一个向导,陪你一起去开启自我探索的旅程,你们之间是平等的,互相合作的关系。
其实,只要家长能够向孩子平和地传递出上述信息,既不夸大心理咨询的作用(比如骗孩子,去接受了心理咨询,一切问题都能好转);也不教条化心理咨询(比如告诉孩子,咨询师会纠正ta“不正确”的观念),那么相信大多数青春期年龄的孩子,都是愿意接受这样一个平等交流的途径和渠道的。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大多数对于心理咨询存在抵触心理的孩子,绝大部分的担忧都在于咨询的保密性上——也就是说,他们担心自己与咨询师私密的交谈,会被无情地透露给家长;或者咨询师会和家长站在同一个站线上,去强迫ta改变自己,甚至用某种神秘的方式,给他们进行“***”。针对这两点,家长可以特别对孩子进行一下解释和说明,即,心理咨询不会强行灌输任何价值观,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把孩子的一切都告诉父母,只有孩子存在自我伤害的风险时,才会突破保密原则的限制。
事实上,现代的青少年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加聪慧和成熟,他们也许早就从一些书籍和***作品当中直接或者间接地了解到了有关心理咨询的信息和形式,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普遍对于探索自己内在的想法和感受,有着天然的好奇与热情,所以,不要欺骗,更不要逼迫,只要坦诚和直接地提供给他们心理咨询相关的信息和途径,相信就是引领他们走进心理咨询最好的方法。
初中生,在爸妈眼里还很小很脆弱,在自己和同学眼里,已经长大,在自己眼里,已经是个独立个体了。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促进了一批孩子心理的发展,心理医生之类的问题他们接受的应该比你想的要淡定。但初中生很多时候的激动并不是在事情本身,而是在你对待他的方式,也许是你说话的方式,也许你的一个行为让他觉得你把它当孩子一样操控,他就会爆发,如果真的很抗拒看心理医生,作为一个多年的老师,我觉得他抗拒的多数应该是你的方式。
所以,我建议两种方式:
1.明说。在这个年龄,交朋友都很喜欢个性的、讲义气的,说话直的。拐弯抹角,***控制,是他们很反感的。你可以针对他已经出现的某个问题,问问他心中的疑惑。然后引导他跟他说可以去和心理医生聊聊,爸妈毕竟也不太懂现在的学校环境,也不懂他现在的想法,和心理专家聊聊,可以帮他引导下青春期的迷茫,聊聊,舒舒心。有什么心里不舒服的可以去聊聊,很正常。越讲的正常,越好。
2.如果你们家整体潜在的对心理医生有不正常的看法,那你就要隐晦的说了。这个你可以先咨询心理医生,他会以最好的方式去接触你的孩子。如果你带着孩子有问题的心态强行带去给心理医生那,多数孩子会接受了心理暗示觉得自己也许的确有问题。因为在这个年龄,有心理疾病意味着会有更多同学老师照顾他关心他,意味着会有更多人拥抱他安慰他,他自己也会觉得自己很忧郁很酷,这样下去,心理状况就变得更严重。最重要的,你带他去看的医生,在他心里,你是他心理疾病的见证者。那么,在你面前,他会更严重,会忧郁会暴躁,来要求你随着他的心意办事。
所以,综上所述,你和孩子应该先有良好的沟通。如果不能做到,请你先去看心理医生,咨询。因为你内心里觉得看心理医生是健康的,正常的,你才能真正让你孩子觉得,去看看也没什么。
如何正确和心理医生沟通交流?
这的确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应该是一个了解心理咨询的人心中最不是问题的问题,不了解心理咨询的人认为的最重要的问题。
首先,会和心理医生沟通的时候一般都是有自己的目标和当前的困境的,这一定会是交流的核心和最重要的部分。交流中一般情况会涉及两方面,一是该目标是否可以达成?进而如何细化?二是通过心理咨询如果无法直接达成这个目标,是否可以转化?怎样转化成益于当事人的目标?有时候这个过程都需要好几次。
其次,目标一致了,就看交流过程和方法了,一般情况交流过程像普通的谈话但实际内涵又不同,其中会有很多细化的东西,咨询师在听的过程中去触发来访者的思考以及对于自己“问题”有关经历的搜寻,这个过程逐步进展中,“问题”多数时候就一点点松解开了。
最后是结果,随着咨询过程也许来访者会发现,有的问题解决了很多,状况也好了很多。但也许最初的那个问题好像并没完全解决。这是由于每个人问题的深浅程度不同带来的,如果最初提出的问题较浅,那么可能会被解决,如果原本那个问题就深入到性格层面,这时你会了解到虽然这些次的咨询让你生活有了很多改观,但需要达到你最初的那个目标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时你可以从新去决定是否要继续。
每一次的决定,都是一次自我负责与超越的过程,咨询师能做的就是帮助你看见更多选择与可能,帮助发现你生活中可以不断超越和优化的部分,进而与你一同创造属于你的人生。
如何正确和心理医生沟通交流?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内心很纠结,很痛苦,医院又查不出任何器质***变,可以初步判定是出了问题,也叫心理障碍,需要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再找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时,先了解一下其专业程度,比如,对心理疾病形成原因的解释,为什么无缘无故痛苦的解释,发作的原理等等,如果解释的和自己问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考虑进行咨询。
在和心理咨询师交流时,看看心理咨询师是不是围绕自己的症状展开提问,自己也要配合咨询师回答相关问题,不要隐瞒,否则会影响咨询师的分析解释。
咨询时围绕自己的困惑痛苦述说,不要漫无边际的说一些意义不大的,咨询过后,要回想反思咨询师的解释,自己问题的成因,痛苦发作的规律。以后也是按照咨询师的要求,反思,体会,练习,这样康复的很快。
做心理咨询最关键的一点是一定要:多说。
经常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一来就向咨询师提问题,然后希望咨询师能够尽快给出答案。但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精神层面的工作,来访者其实不是来买咨询师的专业知识的,而是来买咨询师观察你的时间的。
心理咨询的工作层面,实际上是通过语言来展开的,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会通过他的语言间接的表现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潜意识层面。
语言实际上是意识层面的内容,但是语言的内容还有语言的组织逻辑,实际上才是咨询师需要去工作的地方。
比如你会说我的老公对我很严格,这是你意识层面的内容,但是,实际上潜意识里很可能表达的是我的父亲对我很严厉,但是你的潜意识并不允许你直接说出父亲对很严厉这个事实。所以一定要尽可能的多说话多表达才能够让咨询师通过你的语言找到潜意识的线索。
心理病患者不愿意说话时,心理医生怎么办?
不愿意说话应该在有心理疾病人里边算是正常吧,是有自闭行为的一类,对病人来说心理医生也是陌生人,甚至是和那些抵触的人(家人)串通好的。可能对谁都不想说话,可能对心理医生尤其不想说话。
这类人在青少年和老年人中比较多,类似于"执拗"、"犟"。一般在极度缺乏理解甚至是误解,长时间孤独,无助后才放弃通过语言沟通来解决问题。“反正说也是白说,你们认为我是这样的人,我就做这样的人,谁都别管我了”。
心理医生就要充分了解情况,以一个可能被理解的、病人真实需要的言语或行为走入病人心里,或者是同病相怜的身份倾听病人的内心世界,才能协调各方角色关系解决问题。
心理病患者不愿意说话,心理医生首先会判断不说话的原因是什么?
比如,对于有些正在受症状困扰的患者,和谁都没有讲话的动力,但此时,他可能需要的是支持和陪伴,这个时候,心理医生不一定要着急让患者开口说话,反而是提供一个温暖的,支持的环境,或者说共情TA的这种心境状态,让TA感觉到有人理解TA,支持TA,愿意陪伴,也愿意等待。
还有一些时候,心理病患者不讲话可能是必要的沉默,可能此时TA需要安静下来,沉下来,需要有时间去体会,思考,此刻,心理医生需要判断准确,不要害怕这种沉默,而应该给沉默留一个空间,才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也有些时候,沉默可能是患者的一种阻抗,TA用沉默表达不满,或者说她遇到了一些自己的心理情结,难以突破,以至于讲不出来。这个时候,对于心理医生来讲,沉默是很好地素材,心理医生反而可以根据患者的沉默,推测阻碍TA的究竟是什么?这对患者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治疗时机。
所以说,沉默不一定是坏事,但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医生可以准确地共情到患者,在两个人的互动中,能够深刻体察到对方,才可能判断准确,并且做出最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回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理咨询过程对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理咨询过程对话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nstructoranovacons.com/post/22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