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恶损失心理调节,厌恶损失心理调节包括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厌恶损失心理调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厌恶损失心理调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损失效应心理学?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损失效应。研究发现,人在失去一样东西时感受到的痛苦比他得到这样东西时感受到的快乐要大2.5倍。
也就是说,如果你丢了一千块钱的话,那你需要捡到2500块钱,才能平衡到你内心受的伤。损失效应是人的本性,要想做到欠债还钱,就要有强大的自律来挑战这种本性。
答:“损失效应”是指我们面对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时的***。
比如说,你在路边捡到100元钱,然而没多久又丢了这一百元。从结果来看,你没有任何损失,但相信你的心里是非常难受和不开心的。
由这一前提,我们可推理出两条结论:人们厌恶损失,人们习惯于逃避损失
心理学中的“损失厌恶”(损失规避)效应很好地解释了这种状况:人们面对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时的***。
损失效应 / 损失规避最初源于经济学,丹尼尔·卡尔曼和阿莫特·特沃斯基曾设计一个实验:掷硬币实验。
实验过程如下:
如果硬币落地是正面,参与者将得到150美元;
如果硬币落地是背面,参与者将输掉100美元。
这个赌局对于参与者来说,长期***的话,肯定是***不赔的,毕竟输赢概率相同,赢的收益大于输的损失。但是实验结果却是:大多数人仍然拒绝了这个赌局,因为对于多数人来说,损失100美元的痛苦远远大于得到150美元的快乐。如果想弥补失去100美元的痛苦,那则需要200美元。
损失厌恶效应李永乐?
所谓的损失厌恶效应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损失厌恶效应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损失厌恶效应原因?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损失厌恶”心理是如何影响投资的?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损失厌恶”。在具体的投资过程中,投资者或多或少会受到人性的干扰,有着很多的行为偏见;比如,投资人在面对众多选择的时候,尽管这些选项的预期效用几乎相等, 但是投资人会更不倾向于选择确定性更低的选项:这就是著名的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又称作损失厌恶( Loss Aversion )。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下面有两个选项:选项一:抛一枚硬币,正反两面的概率都是50%。如果是正面,你将收益5000元,如果是反面的话,你将损失2500元。选项二:直接就给你1200元。对于这两个选项,你会选则哪一个哪个?根据相关的的研究结果,82%的人会选择选项二。但是根据经济学中预期效用最大化理论,选项一的预期回报是1250元,选项二的预期回报为1200元。
很多人会说,我对亏损保持戒心难道有错吗?是的,如果投资人能在众多的选项面前,客观有效地评价每一种结果,在预期收益最大的前提下,有效低控制亏损,这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在实际上,由于市场价格每天都会波动,在亏损厌恶的影响下,投资人能够做出最优决策概率被大打折扣。
由于亏损厌恶的影响,收益带来的快乐,在感受上小于损失带来的痛苦;预期回报为正时,投资人会选择风险更小的选项,为负时,会选择风险更高的选项。所以投资者赚钱时,一般是快速获利离场,一波大行情只赚一点小钱;而一旦亏钱会一直拿着不动,会有这很重的赌博心理,从而不断的加仓摊低成本,从小亏变成大亏,从短线变成长线。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窘境呢?从主观上来说,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行为偏见,以求更好地作出投资决策。从客观上,虽然改变自己大脑思考的方式非常的困难,但我们必须要通过系统性的方式,强制地减少自己暴露在亏损厌恶的影响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厌恶损失心理调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厌恶损失心理调节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nstructoranovacons.com/post/20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