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心理调节讲座,家长心理调节讲座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长心理调节讲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家长心理调节讲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父母总是贬低孩子,是一种什么心理?怎样才能改变?
父母贬低孩子,其实是父母不能接受自己的一些不完美,他们无法承受自己做得不好以后导致的屈辱感,所以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坏的部分,投射给孩子,事实上这样非常有可能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好。
还有一种可能,父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与自己沟通的方式传承了过来,他们没有学会直接的给予支持和鼓励,而是用贬低的方式,希望能激起孩子的斗志,虽然我觉得这样有点难。
如果是孩子,了解了父母为什么要贬低自己,就有可能给自己解绑,被贬低并非是自己不好,并非是自己不值得爱。
如果是父母,可能就要探索更深层的原因。
父母总是贬低孩子,是一种攀比的心理。
父母看到别的孩子上各种的培训班,也要求孩子去上。父母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喜不喜欢,感不感兴趣,总之,别人有上培训班你也得去。搞得孩子非常累,非常排斥。父母觉得给你报这么多的兴趣班还不是为你好,你这么不懂事,不珍惜,不好好学。结果冲突不断。其实,父母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父母总喜欢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比较,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优秀,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会落后于人。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好,也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成绩也好,别人家的孩子学有所成,也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达到同样的高度。
其实,父母需要用心陪伴孩子,用心发现孩子的优势。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父母要帮孩子发觉自己的优势。
父母总是贬低孩子
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啊!”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啊!”
你都这么大了,还……”
父母总是通过一些否定性的语言来贬低孩子,评价孩子。当这样的信息达到一定的量,孩子会不加识别地把它内化在自己的意识里,慢慢地真的发展出那些糟糕的个性。
如果父母总用肯定的语言来激励孩子,孩子会无意识间会呈现出良好的心理特性。
父母也好,孩子也罢!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的脾气和情绪,人之间的接触久了,肯定也有摩擦,家长和孩子也是不例外的!
中国的父母为什么喜欢打击自己的孩子呢?中国的的育儿领域强调的是孩子的顺从性,例如:听话的孩子就是个好孩子(不管孩子心理愿不愿意)不听话就得挨批挨揍(不管孩子有没有理)!
中国家长的心理定位:我是你爹,什么事都得听我的!不顾孩子的一切分歧和矛盾,反正我就是你爹,你就得听我的!
美国式教育也称:鼓励式教育,强调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长大以后他就会离开!
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家长难道不爱自己的孩子吗?答案是非常爱,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最爱孩子的家长,恨不得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爱孩子!
但就是因为太爱孩子了,怕孩子长大之后受委屈,怕孩子出现什么意外,怕孩子学习不好,他们***取的最有效的手段:控制!
只要孩子听话,家长就不会每天担心受怕,但是只要孩子做出的行为超出家长的控制范围,超出家长的理解范围!那么又会***取另外的手段:打压!然后让你又回到了控制范围之内,
家长总是怕自己的孩子没有出息,所以总是打击你,总是恶言恶语的揭你的短,好让孩子觉醒!
我们无法改变父母,也没有权利改变他们,他们同时也是这种教育模式的受害者!这种家庭教育只能靠我们自己觉醒之后,才能够阻断!不再认同父母的教育,其实也是一种良好的开端,同时也是觉醒的开始,我们应当时刻反思,这种教育模式的利端和弊端,总结出更加完美的教育方式,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这件事情,在我家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我做得多好,从来都没有得到过表扬,还惹来很多批评。我还没上学的时候,父母老是跟我说表哥成绩有多好,考了99分啥的。等我一上一年级,我连续5次考了100分,父母不曾夸我一句。倒是第六次考了99分,一直数落我。
在家里,我是家务活做得最多的,父母没有夸我,反而偶尔有一次偷懒,就要被说。
每次人家来我家里,看到满墙的奖状,夸我的时候,父母总是转移话题,说人家的女儿多好看,我家的女儿很黑。人家的女儿已经在上班挣钱了,我家的还在读书花钱。然后,从小被说黑这点给我造成了很大的阴影。搞得我一直以为自己很难看,也不怎么照镜子,不怎么爱与人对视。好在很多人对我还不错,让我不至于自闭。
不过,父母这种不断贬低自己孩子的行为,是真的会让孩子自卑。当我上大学以后,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不敢去竞争,因为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结束了才知道,原来我的实力是比别人强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孩子因为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而产生很多心理阴影阻碍了更好的发展,但我想,肯定不在少数。这也许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内敛而含蓄的,听到别人夸自己会不好意思,而西方人会直接说谢谢,兴然接受。
当我看到中国老师来了的纪录片是,很心痛。美国孩子的59分可以得到夸奖,中国孩子的99分却得到批评。而当今时代,我看到很多年轻的父母已经改变了思维,开始夸奖孩子。所以,也许你的父母也需要多去开开眼界,才能有所改变吧。建议把这部纪录片拿给你的父母看,让他们能够有所改变。
面对孩子的教育,永远要记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我们大多数家长总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延伸,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自己没去过的地方“传承”给孩子,希望孩子去完成自己未竞的事业。
带有这种心理,我们就会苛责孩子,总是认为他这里没做到,那里没做好,实际上我们的要求是以自己成年人的要求在判断孩子,而实际上孩子所做的只不过是他那个年龄段应该做的而已。
同时,我们现在特别推崇“正面管教”,这就说明,过去,我们太不喜欢把夸奖与赞扬挂在嘴边了,总认为不能多夸奖孩子,夸多了孩子就骄傲了,飘飘然了,尾巴翘到天上了,总是认为要经常打击,把挫折教育贯穿日常才能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有利。
贬低、讽刺、***——这种非“正面管教”的方法,实际上是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埋下了自我否定的***!当你把那些 你认为的 孩子的优秀同龄者当做榜样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能成为榜样?问题究竟出在谁的身上?你用对方法了吗?
想要培养一个“榜样型孩子”,就要让孩子在日常中树立信心。
第一,要换一种沟通方式。请那些把贬低,讽刺的话删除掉,用一种理性的方式,具体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这样孩子才能够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欣然接受意见而不是与你抗衡。
第二,接受你的孩子。[_a***_]期待孩子会变成完美的天使,如果你自己都不能做到的事,又怎么能奢求小小的孩子去做到呢?
如何做好孩子心理疏导教育?
做好孩子心理疏导教育是一门学问,下面给你参考:
第一,要改变你所有的教育模式。小时候你可以说“快写作业去”“走我们上学去”。但到到了青春这个阶段不要这样了。告诉孩子,你现在长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帮助时你就说话,你如果不说的话,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长则要暗中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只是表面上开始放手。
第二,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同事和朋友一样尊重对待。没有孩子同意不能看孩子日记,孩子已经长大了,她需要有一个独立的心理空间了。你不能这样去了解她的心理,而是要尊重她,不要动涉及她隐私的东西。
第三,要让他参与家庭大事。孩子走向工作单位,往往是要先做领导的助手,所以一定要有动手能力。作为家长,家里老人病了,周一到周五你照顾,周六、周日让孩子照顾,这样你老了他也会照顾你。
第四,善于从孩子的态度中发现自己教育方式的问题。有的父母爱得没有节制,他今天对你不尊重,明天出去对老者也不尊重,他以后有苦头吃。在家里你要让他明白,让他先反省自己,然后再告诉他。
第五,要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其相关家庭背景。我们要让孩子有朋友,但又不能让他跟不好的朋友同流合污。
第六,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尽可能与他共同感兴趣。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也是找到他未来的职业所向。
第七,要给孩子信任,减少不必要的唠叨。孩子青春期时,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唠叨,你的唠叨只会让他离你越来越远,话要说,一两句足够了。
第八,为他的善良、成功、负责表现出骄傲。我们夸孩子不能只是以学习多好作为评判,而是看孩子是否懂事,我生病的时候他怎么照顾我,孩子在班里是不是做了一件对别人有帮助的事。
第九,减轻他的学习压力,孩子处于青春期,父母第一要做到让他保持健康。这个阶段孩子学习压力非常大,你能做的不是帮他做作业,也不是替代老师给他讲课。你做什么?除了生活以外最重要的是陪他运动。每周末拿两个半天带着他出去运动,比如说走步、打球、游泳。你要相信,他心情越好,学习越轻松,他越烦躁,学习成绩就会越差,弄不好还会得抑郁症。
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教育呢?
1、学会倾听,而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需要我们全身心的倾听,说起来简单,可能需要更多的练习和觉察,倾听的时候,我们要放下内心自己的价值观,放下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允许孩子想的和我们不一样,比如我们觉得孩子就要回家第一件事写作业,孩子却说想玩一会,此刻,我们需要和孩子更多的沟通,而不是评判孩子是错的,倾听到孩子希望回家能够有一些休息、希望有一些轻松。
2、每个父母都应该是最好的教练。我们不能听而任之,孩子做什么都行,也不可能让孩子完全按照我们想的来做事,这样我们和孩子都会很痛苦,具体的心理学原因,这里不去深究,我们知道父母需要学会一些教练技术,这是很具体的学习重点,学会做好引路人,引领孩子在正确的方向上,让孩子看到如何做才能支持到自己的成长,如何做才能培养自己的勇气、自信、坚持。
3、树立规则感,现在是讲求同理心、共情孩子,培养孩子情商的年代,而这样的年代并不是不需要规则感,规则感会使孩子感受到轻松、安全,比如说如果没有红灯停、绿灯行这样的规则,我们过马路会感到安全吗?所以需要家长在培养孩子自主性、创造性的同时,也需要树立规则感,让孩子感受到安全。被关爱,而树立规则感需要同理心倾听、教练技术的引领,而不是强制、命令、指责和批评孩子。
你好,我是教育领域创作者春泥945,很高兴回答你的“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教育”的问题。
1、要俯下身来,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和角度。孩子在心理上的问题产生有时候是因为外界的压力和影响,有时候是对家长的畏惧不敢言、长期积累所致。不管是什么情况,家长要俯下身来,蹲着问话,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不能:站得笔直(比孩子高一大截),说道:“怎么回事,说给我听听”。这样,孩子可能会对你有种畏惧,或者孩子在心里对着你平时的要求不敢说出来。
2、倾听孩子的心声。有时候,孩子的世界是我们大人无法感同身受的,无法轻易理解的。有时候,就因为和同伴的一句话,有时候就因为一支钢笔,可能大人觉得那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或者无所谓的事情。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那可是大事,非解决不可。只有认真听完孩子的讲述,站在他的角度,你才能感受到他的委屈和憋屈。
3、和孩子一起面对并帮助解决。听到了孩子的心里想法以后,我们要和孩子一起,站在他的角度想问题,帮助他解决。如果这件事情是错的,我们还可以讲述自己的经验或者是利用他喜欢的动画人物来劝说他改变自己的想法。
如果这件事是正确的、可以做,这时候我们可以提示他怎么去做,引导他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比如孩子在和同伴玩的时候,被孤立的时候,会感觉到很委屈。这处理不好会影响他的自信心和性格。
我们可以告诉他,成为亲密的朋友是需要时间的,你只有通过多次在一起玩,表现出你的大度或者是能力,别的小朋友才能认可,那样才能成为好朋友,玩的时候才能很开心的在一起等等。
4、时刻关注孩子的状态。孩子的状态需要父母随时关注,不能等孩子出问题的时候再想着去解决,有时候,你的细心观察可能将问题在初始阶段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和规避。如果到表现出来的时候或者主动说出来的时候,问题往往很难以解决,也可能会使孩子性格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当然,你也可以去看心理医生,但是我觉得就目前大家对心理医生的认可度来说,作父母的如果能仔细观察,和和孩子一起面对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毕竟父母是陪他大半辈子的人,而心理医生不能!
1家长要读些心理学书籍,在科学方法下指导
4创造出去玩,和小伙伴玩的机会。
总之放平心态,耐心细心,长期坚持,必有效果
题主的提问显得有点太笼统了。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就必须对症下药才行。所以,要想给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首先就必须弄清孩子的心理症结所在。
一般来说,多发生在孩子身体上的心理症状,一是自闭症,二是多动症。
对于有自闭症倾向的孩子,要鼓励他们走出去,多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做游戏,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带着孩子亲近大自然,在欣赏大自然的雄壮和瑰丽的同时,给孩子讲一些童话故事、科普知识,寓教于乐。使孩子逐步喜欢上外面的美丽世界,对探索自然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于有多动症倾向的孩子,就要多立一些规矩,当然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明确告诉孩子,无论喜欢做什么都不能没有节制,要把玩儿和学习捆绑,学习一会儿再玩儿一会然后再学习,把这一过程不短重复以形成孩子的条件反射,开始时玩的时间可以长一点,(但是其后要逐渐减少)。学习的时间短一点,但是其后要逐步延长。完不成任务坚决不能让步,就算孩子再哭再闹也不能动怜悯之心。
做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不能有急躁心理,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以时日,一定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长心理调节讲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长心理调节讲座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nstructoranovacons.com/post/18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