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节认知,心理调节认知策略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理调节认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心理调节认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从心理学解释,为什么很多人都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两个角度来分析~
从生理角度,因为物种进化是择优而选,基因是被优秀传递的,每个人都是父母最好的基因而选择的结果,渗透到血液里的优秀,是渴望被别人看到与称许的。
从心理学角度,马斯洛定律说,因为人有被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在追求自己想要的过程中同样希望被别人看到与认可,可能我们敬仰或崇拜的人说一句赞许的话,我们就会高兴很久,可能这么说感觉自己像个孩子,喜怒哀乐太受外界影响,说这话的本身就是伪话题。
是人性的使然,我们希望被看到,被听到。并不是领导喜欢“拍马屁”的,是所有人都喜欢,我们在意他人的目光,因为那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射到自己,我们认为的好的,不好的,促使我们去提升、进步;当然也会怀疑自己,是否自己哪做的不好,是否自己太敏感,令自己懊恼。
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它对你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你怎么去看待它,不管它是积极还是消极,它是否成为你的动力,让自己更强大,如果是,那就尽情在意;如果不是,屏蔽,拿出who care的态度继续前行!
人们都是以自我为基础来认识世界,听到声音的大小,饭菜的甜淡,我们说声音太大,饭菜太咸,是声音和饭菜通过我们的感觉系统,让我们感受到声音大和饭菜的咸。我们通过心理功能来认识客观世界,在脑海中织构了认识的世界。居住在陆地的人看到向往已久的大海,会发现大海跟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古代人的宇宙观念跟客观现实更是相差甚远。
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心理学上称为“焦点效应”,是高估外界对自己关注程度的心理现象。因为觉得很多人都在关注着自己,所以就判断其他人对自己行为的看法;初始的焦点效应或许不那么清晰,但经过反复暗示,我们似乎就认定了事实。事实上人都是自我的。要客服这一想法的阻碍,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来改变认知,或者不妨做个实验,在你认为被关注颇多的事情上,询问周围人的看法,对自我认为的关注度和周围人反馈的关注度打分,对比差距,通过暗示来消除这一影响。
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心理行为。从性格的差异性中,我们可以大概率地看出 : 存在这种心理行为的人群中,中国人比欧美人严重。内向型的人比外向型的人严重。小心谨慎的人比粗心大意的人严重。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思维模式会创造出不同的世界,决定我们是否成功的,不是能力和天赋,而是在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当中你选择了哪一种。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有明显的心理特征。喜欢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向他人证明自己,让别人认可自己。自信心不是确立在自己身上,而是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自己才会变得自信。不敢挑战自我,不敢尝试新事物,害怕做错了事而被别人看不起。于是说话、做事,考虑最多的就是,领导是怎样评价我的,同事是怎样看我的。完全活在他人评价的阴影当中。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也有其明显的心理特征。喜欢挑战自我,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不害怕失败,愿意在失败中在成长。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想办法让自己取得成功,让自己变得强大。要让成功证明自己,成功是否,是自己说了算,而不是他人说了算。具备这种思维的人,绝对不会活在他人评头品足的阴影里。文学***拜伦就曾经说过:“爱我的,我抱以叹息;恨我的,我置之一笑。” “ 益则收,害则弃”。
著名的篮球巨星乔丹不是一个天才,身高不足2米。但他却是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
我国乒坛风云人物刘国梁、邓亚萍的成功,与其选择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关系极大。
但从整体上说,中国竞技体育在世界大赛中存在的差距。其深层面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教练、运动员大多数人所具有的是固定思维模式占了主导地位。
真的十分期待人们思维模式上的转变,包括我们自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理调节认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理调节认知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nstructoranovacons.com/post/1071.html